李杏普 女,河北辛集人。1957年8月出生,1982年3月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同年分配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资源研究。
现任小麦资源室主任,农业部河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6年荣获“河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北省成果鉴定、评审专家。
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获科研成果奖12项(以第一主研人身份获奖5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农业部一等奖1项,省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它2项。“小麦种质资源中重要育种目标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制和发掘的小麦矮杆新基因rht-ai123,打破了小麦矮秆和早衰基因连锁的世界难题,受到了“世界农业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哥博士的好评。创制出矮秆、高产、抗病虫、抗旱、耐盐、优质等优异新种质资源500余份,并提供7个国家和国内30多个省市的小麦育种家利用。主持培育出我国乃至世界首个富铬降糖黑小麦品种“冀紫439”(冀资黑小麦1号河北省审定),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解决了糖尿病人饮食的关键问题。
目前有8个企业利用黑小麦生产面粉和12种保健食品,已经投入河北、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云南、四川等市场。
主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小麦矮杆基因》,201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撰写发表“identification of ssr marker linked to a major dwarfing gene in common wheat”(《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3,12(5):749-755,通讯作者)、“effect of consumption of micronutrient enriched wheat steamed bread on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in healthy and type 2 diabetic subjects”(《nutrition journal》,2013, 12:64,通讯作者)、“field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of salt and cold tolerance of 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2010,38(1):32-42,第一作者)、“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he genes of purple grain color in wheat”(《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doi: 2010,10.1007/s10722-010-9542-z,第一作者)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