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桢文彦-日本传统建筑和现代主义共同创造的建筑家,丹下健三的得意弟子:
1-1、桢文彦在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地位:
隈研吾曾经说过[1]:作为一名现代主义建筑家,桢文彦提倡形式的组合,并且认为城市和建筑之间是平等和相互结合的。灵活和城市化的日本传统建筑和现代主义共同创造了桢文彦。他的设计是灵活的和不断变化的,他尊重并且密切关注每一个环境。现代建筑本身是一个矛盾的概念,他比任何人都更好地理解了这种悖论。
1-2、桢文彦的生平和成长过程:
桢文彦192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今年93岁(2021年)。195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4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被美国华盛顿大学授予名誉博士。1962-1965年任哈佛大学副教授,1979-198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1956年成立株式会社-桢综合计划事务所,现任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1993年获得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在东京度过的童年对桢文彦有很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他建筑空间构架的基础。他对幼年时期自己所看到的东京古老街道中那些普遍形态和空间序列有着敏锐的认识和深刻的记忆[3]。桢文彦在东京大学建筑系求学期间曾经师从丹下健三,也是“新陈代谢派”的成员之一,之后跟黑川纪章和菊竹清训一起成为了“新陈代谢派”的核心成员。
1-3、桢文彦对于“新陈代谢派”的主要贡献:
“新陈代谢”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词汇,“新陈代谢派”的成员们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并且他们相信:“设计和技术将成为人类生命力的代表”。而桢文彦的主要贡献在于跟大高正人一起提出了一个理性和不受限制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城市变化的问题[3]。
1-4、桢文彦的主要作品及从中体现的设计思想:
1-4-1、名古屋大学丰田讲堂(1962年)-日本建筑学会奖,粗野主义
跟后期的作品不一样,作为日本桢文彦首作的名古屋大学丰田讲堂是一座气势恢宏混凝土的建筑,风格上看起来很像勒-柯布西耶晚期的粗野主义,很有雕塑感和体量感。建筑将结构表面和现代设备暴露出来,在一个大的屋顶下面有着虚和实的体量穿插,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界限模糊,这些手法和建筑语汇为桢文彦接下去一直执行的强硬粗野主义路线打下了基本的框架[3]。名古屋大学的校园在日本最有名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因此笔者在现场可以感受到丰田讲堂在“校园边界”和“大门”这两个要素中所充当的角色。在整个校园前广场当中,这个建筑的雕塑感还是非常强烈的(图10、11、12)。
1-4-2、spiral螺旋大厦-pm奖(1985年),w奖,tjma奖,uia金奖。
楼梯在日本传统建筑当中并不算是常见的元素,但是桢文彦会认真去考虑在日本建筑当中如何去表达这一元素。桢文彦也曾经写过:“楼梯不仅是为了连接各个不同的楼层服务,它还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建筑通过交通组织模式在垂直方向上的扩展,让人感受到一种向上的推力,产生了桢文彦作品当中一些极富感染力的空间[3]。笔者近距离参观过螺旋大厦仅有一次,时值冬季,并且建筑前方的人行道正在进行地下市政管道的施工。单单从建筑的外立面上来看,都能感受到建筑的一种向上的力量,三面旗子的排列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动态感。从入口进入室内,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立面的形态特征交相辉映,无论是坡道还是,人们都仿佛被一种向上的牵引力拉拽着向上攀登,并且在这个向上的过程当中体验了建筑丰富多变的室内空间(图13、14、15)。
1-4-3、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山坡退台(1967-1992年)-wales prize in urban奖。
这是一个土地活性化的住宅跟商铺复合建筑。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始终没有脱离轴线的,并且试图采用多视线的交错设计。此外还有引入建筑内部的引导性设计。同时,本案也间接表达了江户时代代官山小渔村的基地的历史的场所性精神。保持建筑的整体性的手法也有若干,第一,内外部空间的尺度的延续的暗示。第二,建筑立面跟街道空间的相互作用。部分单体建筑的平面采用回游式的布局,并且设置了一些随地形高差变化的丰富的空间和自然采光的中央广场等。伴随着城市的扩大和新的需求,本案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表现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表情。但是各个阶段的建筑形式尽量保持统一[5]。
在《新陈代谢:新城市的设计》一书中,桢文彦和大高正人表达了追求“形式组群”的意图和方法。他们认为城市是混乱和单调的额,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形式组群设计”的的根本目的是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俄文脉中形成一种个体和集体的特性,并且同时表达普遍性和特殊性,亦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动态平衡的“总体设计”。桢文彦曾经说过[3]:“欧洲古城通常都会规定建筑的形式,也就是通常会从外部进行设计。但是现代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小城市,有着城市的张力和力量。”山坡退台这个项目,通常被誉为桢